在线办理

奖项申报入口

典型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质量服务 > 典型案例

提升管理水平 铸就卓越绩效——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卓越绩效管理案例

新闻来源:    发布时间:2023-02-07    浏览量:293

第一部分:企业简介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57年,是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子公司,中国五矿与中冶集团整合后,成为中国五矿一类重要骨干子企业,位居中冶集团第一方阵和安徽省建筑行业“前三甲”,主营业务包括EPC工程总承包、装备制造及钢结构制作、房地产开发三大板块。

中国十七冶集团拥有建筑工程、冶金工程、公路工程三项施工总承包特级和建筑、冶金、公路三项设计行业甲级资质;同时具有市政公用工程、机电工程、电力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多项施工总承包资质;钢结构工程、地基基础工程等十余项专业承包资质和多项工程设计资质,以及房地产开发资质。公司多次荣获“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称号,2010年公司跻身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行列,2015年获评国家级技术中心,荣获“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市长质量奖”等荣誉。

中国十七冶集团在2005年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注册认证,并多次获得国际认证联盟(IQnet)颁发的“管理卓越奖”,曾获得包括鲁班奖、中国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国家金质奖等各类奖项200余项。

2005年,十七冶导入了绩效管理模式。绩效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完善提升了公司整体质量和绩效管理水平,帮助公司建立具有竞争力的组织治理体系并取得骄人的经营业绩,不断激励和引导公司追求卓越经营,切实增强了整体竞争力。

2019年以来,根据国家“双百改革”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总体要求,结合十七冶实际管理需要,公司通过卓越绩效和对标管理模式相融合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同时为更好地实现公司成为国内标杆、国际优秀的建设服务商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部分: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时间、过程、做法和成效

一、建立卓越绩效过程体系

一是,公司成立卓越绩效推进小组,由董事长任组长、总经理任副组长、公司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任组员,负责统筹领导管理体系导入工作,对工作进度和成果质量进行监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副总经理任主任,公司各部室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负责协调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公司自上而下全面认识和理解标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等)、进行全面自评行动、持续开展改进、与外部交流和学习等并建立了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

二是,公司领导层通过分析公司绩效结果修订短期、长期战略部署,管理层通过例会或者文件形式将战略调整进行贯彻,直至操作层面;总部职能部门根据部门职能分工分别对各分、子公司、项目部工程承接、竣工指标、财务指标、经营管理指标、人力资源运行指标、质量、安全环保控制指标等进行收集、汇总、分析;分、子公司绩效评价结果通过工作例会、经营活动分析会、数据报表、管理评审的形式逐级报告;项目部绩效评价结果通过工作例会、经营分析会、项目检查、智慧工地数据报表的形式逐级报告。

二、发挥领导带头作用

    一是,高层领导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在领导的推动下,公司全体员工主动参与企业文化梳理,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双向收集、整理、加工、提炼,确立企业文化,并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创新。

二是,集团公司与各分、子公司的领导班子,各工程建设项目领导班子组成三级企业文化网络,确保企业文化系统推进有序开展,充分发挥领导团体的远见力、决策力、创新力、感召力、执行力。

三是,高层领导为鼓励员工追求高绩效,强化以顾客和业务为关注焦点,开展运用“24小时工作法”(说明:24小时工作法是指总部机关五个层级各用不超过24小时的时间不停顿地为基层或项目办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是,高层领导通过职代会、年终(中)总结会等大型活动表彰奖励业绩突出、有杰出贡献的团队与个人,包括“四好”领导班子、优秀项目经理部、劳动模范、杰出青年、优秀岗位能手、优秀共产党员等,营造激励卓越绩效的氛围,鼓励员工实现卓越绩效。

五是,公司在不断实现卓越发展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热心支持公益事业,参与形式多样的公益慈善活动。如抗震救灾、在各地建设方舱医院(受到各级政府的一致好评)、帮助贫困地区脱贫等项目。

三、坚持战略引领,聚焦质效提升

一是,公司确立了“冶金建设国家队、基本建设主力军、新兴产业领跑者,长期坚持走高技术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总战略,“聚焦主业、高端引领、一体两翼、东扩南进、国内海外、协调发展”的市场发展战略。坚持“532”市场转型方向和“4222111”产品再定位,集中优势资源,按照“选得准、盯得紧、拿得下”九字诀,推动市场开发迈上新高度、跨上新台阶。。

二是,公司集中优势资源,持续巩固传统优势市场,聚焦经济热点区域,提升五大城市群合同占比,着力打造“6+2”百亿级区域。在继续夯实安徽、西北、江浙沪、京津冀、山东和中原华中六个百亿级区域基本盘的基础上,重点培育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都市经济圈”两个百亿级区域。海外市场巩固中东、东南亚、非洲地区市场,逐步拓宽中亚和西亚市场,紧跟“一带一路”战略。

三是,公司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变化,在出现政府重大政策调整、市场走势逆转、中冶集团要求进行战略调整、公司内部KPI指标偏差、与标杆和对手企业差距逐步扩大时,及时进行战略调整。

四、全力服务客户,拓市增效

一是,公司坚持通过日常拜访、第三方问卷调查、开展会议、数据收集等多个渠道获取相关的市场信息,通过与顾客高层进行定期互访及其他多种途径,与顾客建立并维护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开展与顾客高层人员或主管部门领导的定期互访、对接,建立牢固的彼此信任;公司充分了解顾客的需求,倾听顾客高层或主管部门领导的诉求,为公司工程施工、经营策略、服务提升提供依据。

二是,公司致力于打造炼钢精炼“国家队”、“中冶路桥品牌”、高端城建品牌和新能源品牌,先后承建了全国最大的西安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全国技术领先的宝钢湛江钢铁基地炼钢工程和中冶集团投资额最大的兰州北绕城东段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承担了包括宝钢、马钢、武钢、莱钢等国家重点钢铁项目的建设任务,为中国冶金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在高端房建、交通、建材、能源、化工、轻纺、旅游、环保、有色等多项行业和领域做出了很大贡献,承建的中国南极科考站泰山站、中国南方最大的国门广西东兴口岸、甘肃省体育馆、兰州理工学院、南京长江国际航运中心、合肥东环中心、芜湖海螺大厦、蚌埠金融中心、沪宁高速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均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作为世界知名的承包商,中国十七冶集团施工足迹遍及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承建了科威特大学城、毛塔希望三角洲公路、马来西亚碧桂园等一批影响大效益好的工程项目,受到项目所在国的普遍赞誉和欢迎。

五、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能

一是,在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基础上,公司突出“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强制化退出”,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实现高管人员由“内部配备”向“市场配置”转变,全面提升高管人员市场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公司坚持“人才第一资源”理念,积极构建与战略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拓宽视野“选好人”,搭建平台“培育人”,市场契约“管好人”,人岗相适“用好人”,强化激励“留住人”,完善人才发展生态体系,打造企业家和高素质人才高地。

二是,公司的用人之道是:尊重人才、培养人、锻炼人,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尊重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各尽所能,人适其位,达成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融合与统一,共同进步。公司从机制层面保障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建立高效沟通与知识共享渠道。

三是,公司制定了《人力资源制度》、《薪酬管理制度》、《绩效管理制度》《职业经理人管理办法》、《模拟年薪实施细则(试行)》、《项目专业人才培养“千人计划”实施方案》、《创建优秀的项目管理团队暨优秀项目经理部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依据企业战略目标,针对人力资源规划、人才招聘、培训学习、考核激励、职业发展等各个方面,不断进行优化设计。

六、推进信息化建设,赋能企业发展

一是,运用5G、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北斗通信、BIM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敏捷高效可复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加快形成集团级数字技术赋能平台,提升核心架构自主研发水平,为业务数字化创新提供高效数据及一体化服务支撑。加快企业内网建设,稳妥推动内网与互联网的互联互通。优化数据中心布局,提升服务能力。公司从2016年深入推广的BIM应用,目前已实现从点到面的跨越,从创奖工程、重点工程,逐步做到全覆盖;从点缀、支撑项目管理到主导项目管理,实现项目管理的变革与飞跃。

二是,公司应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GB/T 23000系列),建立数字化转型闭环管理机制,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促进企业形成并完善数字化转型战略架构。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管理工作与质量管理、信息安全、职业健康管理等体系的融合应用。建立数字化转型诊断对标工作机制,定期开展诊断对标,持续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企业业务融合发展水平。公司将集团管控、财务资金管理、企业运营、项目综合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规划、建设、运维等信息化工作有机的统筹结合,建立了一个具有高效性、集成化的一体化信息化平台。

三是,公司不断加快集团数据治理体系建设,明确数据治理归口管理部门,加强数据标准化、元数据和主数据管理工作,定期评估数据治理能力成熟度。加强施工现场、服务过程等数据动态采集,建立覆盖全业务链条的数据采集、传输和汇聚体系。加快大数据平台建设,创新数据融合分析与共享交换机制。强化业务场景数据建模,深入挖掘数据价值,不断提升数据洞察能力。当前,公司从示范工程入手,通过互联网+建筑、物联网+建筑,着力打造智慧工地。智慧工地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来改进工程各干系组织和岗位人员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实现项目管控水平的全面提升。

七、强化质量管理,助推企业发展

一是,公司从整合完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标合一”管理体系入手,以健全职能体系、规范体系运作为重点,将质量管理工具方法融入到运营管理、设施设备维护等过程,并率先在行业内通过三体系的认证,认证范围涵盖公司本部及下属运营体系所有单位,实现了运营体系的全覆盖整体贯标,夯实了企业卓越发展的基础。同时,引入卓越绩效理念,探索管理体系评价诊断,着手搭建卓越绩效管理框架,运用系统方法健全完善企业管理体系,初步实现了企业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二是,公司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根据工程质量目标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从思想体系、组织体系、技术保证、施工保证、经济保证等方面建立完善的质保体系。同时大力推广“四新”技术应用,推行质量标准化等一系列手段,不断提升工程质量。质量管控主要过程如下:质量策划-质量管理工作计划-项目创优规划-项目专项检查(三标体系检查、对标检查)-季度综合检查-月度项目经理带班检查-项目日常巡查-质量检查通报-质量问题整改-质量问题整改反馈-质量问题整改抽取复查-总结改进措施-质量管理标准化。

三是,公司坚持“532”客户的高质量选择,突出加强对民营项目尤其是民营房地产项目的风险研判,成功规避了恒大“暴雷”风险,受到了五矿、中冶集团领导的高度评价。

四是,公司重点实施了按图施工、危大工程、钢筋安装等7项质量专项整治,有力提升基层员工的质量意识。开展冶金工程、海外工程、装饰装修及收尾工程、EPC工程、创优创奖工程的质量专项检查,确保项目质量管理受控。

五是,公司通过开展全员学习《安全生产法》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员安全生产法规意识。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所有中层干部每人包保连责一个项目,形成全员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的体系网络。扎实推进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全面开展以“强基固本除隐患,科学防范保发展”为主题的安全生产“强基行动”,梳理安全管理工作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开展专项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章行为,有效防范和降低安全生产风险。严格纪律要求,严肃处理瞒报、迟报、漏报等问题。开展“安全行为之星”活动,提高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积极性。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及时发现处置疫情突发问题,公司质量管理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的国内环境下,依然取得了平稳增长,贡献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公司自卓引入越绩效管理模式以来,不断强化公司发展质量,2021年公司新签合同额突破1000亿大关,营业收入突破400亿大关,利润总额加速攀升,资产结构持续优化,员工收入稳步提升,预算引领作用显著加强。凭借优异的经营业绩,公司被评为全国“诚信典型企业”,获最高信用评价“AAA”级,在中冶子企业负责人2020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中第七次获A级评价。安徽省综合百强企业排名进位前20,中央电视台大型工业记录片《钢铁脊梁》重磅播出兰奥建设故事,展现了十七冶卓越的智慧建造和钢结构技术,企业经营效益和央企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第三部分:质量管理模式阐述及质量管理经验

一、技术创新成果显著,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是全国建筑行业唯一一家首批通过“两化融合”体系认定的企业,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国施工类企业首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019年被评为“双百企业”。现有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博士工作站,1个国家级技术创新基地标准研究院,2个省部级、6个市级、4个企业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与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7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

 公司长期走高技术、高质量发展之路,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大型转炉炼钢工程建造关键技术” 获2017年中国钢铁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专利优奖3项;中国建筑业协会BIM大赛2项一等奖。授权专利近3000件、国家级工法9项,省部级工法92项,主编参编国家标准9项,行业和地方标准5项;形成了“冶金国家队”,拥有“地下综合管廊”、“大型风力发电安装”及“尾矿资源化利用”等国内一流技术。

二.项目管理成效显著,项目质量不断提升

一是,公司通过板块化、集约化、程式化、信息化,实现以板块分公司为管理主体的项目一级管理模式,项目实行“三个集中”(资金统一支付、人员统一调配、物资统一采购)统一管理。对重点项目和风险较大项目进行监管,实现风险的集中管控。

二是,公司编制《十七冶绿色施工指导手册》,在项目策划、方案编制、过程管理中,融入绿色施工理念,“五节一环保”措施得到落实,不断强化项目基础管理工作。促进公司项目管理工作从规范化向标准化和智慧、绿色的转变,为公司健康发展保驾护航。通过项目三大策划管理、劳务分包模式推广、资源集中采购、项目过程红黄牌监管、项目管理系统抓大补强,项目管理更趋规范化;通过标准化的管理制度体系、流程、“四位一体、包保连责”的责任体系、标准化的策划工作、标准化的现场管理、标准化的创优、创奖模式,项目管理更趋标准化;通过BIM技术应用标准、BIM技术应用于进度、质量、经营、施工等过程、云平台应用、安全绳监控、塔吊防碰撞系统等、智能门禁系统等,项目管理更趋智慧化、绿色化。

三.风险防范取得新成效,保障企业平稳运行

不断健全完善风险管控体系,全面推行负面清单、项目风险管控模板、中冶集团合同示范文本,形成了系统归口、分级把关的责任体系。重点加强对民营房地产项目的风险研判与化解,国购、佳兆业等房地产项目利益保全取得明显进展。

一是,坚持目标导向,经营结算成绩突出。面对国内钢材、水泥等大宗建筑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公司加强研判,积极沟通,合理利用政策优化合同、合理采购、化解风险。推进项目经营策划与投标预期目标的连贯性,确保项目收益。强化项目经济活动分析,加强物料管控,防范经营风险。实行分包控制价分级评审和集中管控,确保分包价格与市场接轨。推行分包签证分级核准,杜绝“跑、冒、滴、漏”。

二是,加强分类指导,投融风险有效防范。一是统筹安排、精准施策,有序推进项目融资工作;二是加强投后管理,全面推进运营工作;三是高度重视运营回款,科学制定资金收支计划,层层压实责任,保障项目公司资金链安全;四是强化退场清算项目风险防控;五是着力推进中冶西北总部基地项目实施;六是着力打造投资项目集中管控平台,已有12家项目公司纳入投资管理分公司直接管理,实现投建分离。

三是,强化责任落实,两金余额总量受控。加大“两金”专项治理,聚焦“逾期、长账龄、已完未结”等重点清欠项目,制定专项清欠方案,与各单位签订“两金”指标控制专项责任书,明确应收账款、存货的具体控制目标,及逾期应收款项专项清收目标,逐级落实责任,动态监控完成情况。通过加强业主沟通、司法诉讼等手段,加大清欠力度。开展农民工工资和中小民营企业欠款专项清理,严防欠薪讨薪事件发生,维护农民工和中小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实现“十七冶发展之梦”我们任重道远。中国十七冶集团将在中国五矿、中国中冶“冶金建设国家队、基本建设主力军、新兴产业领跑者,长期坚持走高技术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战略指引下,以效率、品质、信用为座右铭,深入贯彻落实卓越绩效管理、质量管理、不断传承创新,不断拼搏进取,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竭诚的服务,携手续写新辉煌!